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设计中有关空间、工作台、储藏柜、通风设施、照明等技术的指导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S 233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3设计要求
3.1 空间
3.1.1数量
3.1.1.1 合理化的空间
根据放置设备的需要决定空间的合理化分配。同时,应从发展眼光确定实验室空间大小,以便在较长时间内能容纳新添置的仪器和设备,保证高效、安全完成临床工作。
3.1.1.2空间分配原则
空间分配总原则是让工作人员感到舒适,又不产生浪费,应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数量、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大小等因素。
3.1.2质量
3.1.2.1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的大小应保证最大数量的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工作。应将有效的空间划分为清洁区(办公室、休息室、学习室)。缓冲区(储存区、供给区),污染区(工作区、洗涤区、标本储存区)。工作区应包括工作人员所占面积和来回走动的空间.工作空间和走动空间应转化为在地板上占用的面积大小。
3.1.2.2储存区和供给区
储存区和供给区的大小和位置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储存区包括工作台下、高架上、冷藏区和冷冻区。
3.1.3管理
空间管理受其数量和质量控制。
通道的管理是空间管理的一部分.在通道管理方面,应设置一些预备区,如接受标本,准许进入实验室人员和参观者的通道.检测标本可通过工作人员、自动传输、风力系统或其他自动化系统运输.实验室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有内部通信联络系统和警报器以便通知或报警。
3.1.4扩展
3.1.4.1扩展计划
应将实验室设计为可向外扩展或可移动性,以满足实验室发展的需要。
3.1.4.2空气运输系统和电脑网络
空气运10系统和电脑网络分别用于实验室内和实验室与医院各科之间标本、信息交流,临床实验室一般用直径10.2 cm的空气运输管将标本从收集区传送到实验室。
……
版权声明:本文由实验室建设网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任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bbuild.cn/4438.html